之江实验室计算与数据中心。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智加X10”“极光1000-慧眼”两款星载智能计算机是之江实验室从国家战略出发,针对太空在轨智能计算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研发的国产自主可控的成果,算力、效能比等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据介绍,“智加X10”和“极光1000-慧眼”从硬件、软件到操作系统均实现100%国产化。“智加X10”的星上算力可达640TOPS(1TOPS代表处理器每秒钟可进行一万亿次操作),重量为10.4千克,能够为遥感卫星、天文观测卫星等提供高算力、高效能、高可靠的在轨智能计算服务。“极光1000-慧眼”算力32TOPS,功耗仅35瓦,重量1.4千克,约一本书大小,可以实现低功耗、高可靠的在轨计算,它即将作为“东方慧眼-01”卫星的高性能智能处理载荷于2024年初发射升空。
“它们的在轨实时处理功能能够服务于自然灾害监测、环境生态监测、城镇化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众多场景需求。”之江实验室研究员李超介绍。
面向人工智能领域,之江实验室带来了生物和材料两大方向的最新科研成果。在发布现场,之江实验室高级工程专家唐进介绍了生物智能计算平台如何辅助蛋白挖掘、改造、设计。他表示,其所在团队自研及改进10余种蛋白挖掘设计算法以及工具,在国际上率先建立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全CRISPR-Cas基因编辑蛋白酶筛选体系。之江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立朋分享了材料智能计算平台1.0的研发进展。该平台实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全尺度材料计算,能够提升材料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面向生命健康领域,之江实验室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种计算赋能的新型光声显微成像技术。“在智能计算技术支持下,只需要1毫米厚的新鲜组织样本,无需切片和染色,十几分钟内便可获得与传统组织病理相一致的检测结果。”之江实验室副研究员杨勇介绍,利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对266纳米波段的紫外激光的特异性吸收,实现类似传统组织病理染色成像,在团队基于深度学习的虚拟染色技术支持下,获得了与传统病理诊断一致的诊断效果,为快速、准确的病理诊断带来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基于该技术研制的仪器已经在多家大型医疗机构开展了临床验证实验。之江实验室还开发了具有高精度、高速度特性的三维广域光声计算成像系统。
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之江实验室科研团队研发了多模态网络核心设备和网络系统,并完成了面向智慧工厂的应用解决方案设计和验证。“该项目成果能够为机器视觉质检、产线生产控制等智能制造场景提供灵活高效的网络解决方案,将为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之江实验室高级工程师朱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