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5年,先声药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建设“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顺利通过建设期验收的基础上,实验室进一步聚焦研发领域,并正式更名为“神经与肿瘤药物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
此次“求索计划”的10个研究方向分别是:从根本上逆转脑卒中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治疗手段,精准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靶点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大幅提升当前肿瘤治疗效果的靶点(或组合)发现、验证和药物研发验证,RNA干扰/mRNA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和感染等领域的治疗性应用,新一代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新一代基因编辑等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新一代递送技术的临床应用,抗衰老相关机制的临床应用,基于临床数据,AI(人工智能)技术手段应用于靶点发现、验证,AI技术手段应用于药物研发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预测。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在大会学术报告环节以“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治疗30年:证据的力量”为题作主题报告。他介绍,在过去30余年间,全球脑血管疾病治疗取得长足进步,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逐步从“跟跑”走向“领跑”。王拥军带领团队针对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开展了突破性研究,并在过去10年间对国际抗血小板药研究贡献了6项证据,在国际卒中再灌注治疗领域贡献了5项证据,并不断探索基于AI的精准治疗与就医流程优化方案。他表示,中国脑血管疾病诊疗的临床研究已经足以支撑新药创制,也期待更多年轻人才有能力支撑中国重大新药创制的临床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分享了题为“以改革创新为引擎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于金明说,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要坚持“患者为本、职工为本、医院为本、事业为本”。对于医院与科室发展而言,得人才得天下,得青年人才则得未来。因此,医院内部采取了诸多培养与管理人才的举措,例如推行干部制度改革与优化结构,实现“一人一绩效、一月一绩效”。未来,医院将围绕质量提升,找差距、补短板、强能力,在院内建立起适宜人才培养与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
会议设置了讨论环节,聚焦医学人工智能的临床实践应用和如何重构高校及医院科研机制导向体系,以及搭建医学转化平台、促进医教研协同机制创新等热点话题,来自全国多地的行业专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分享与交流。